公司新闻banner1
< >
一座跨塘热电厂 半部园区能源史 告别!苏州工业园区“地标”烟囱拆除记 2017-10-30

编者按:今年是中新公用组建集团公司十五周年,现推出热电篇专题,以外跨塘热电厂的前世今生,展现苏州工业园区能源利用变迁升级的历史,以及中新公用打造绿色公用,服务城市的初心和努力。

8月25日下午,苏州的天空碧蓝如洗,云朵四散。当人们忙于仰望天空记录美景时,沪宁城铁苏州工业园区站南侧的一座废弃厂区内,六名工人做好安全防护,攀上烟囱作业平台,抡起手镐,砸向斑驳的烟囱外壁。

这一镐,是向这座具有悠久历史,为苏州和园区能源供应作出重要贡献的跨塘热电厂作最后的告别。

9月7日7:00左右,历经十多天的施工后,烟囱彻底消失在朦胧的秋雨中。尘埃落定,一个时代远去。但有谁知道这座热电厂的前世今生,以及背后绵延近四十年的故事?

 

“震不跨的列车电站”

跨塘热电厂前身是第52列车电站,与唐山大地震有着不解之缘。

列车电站是建国后用电短缺时代的产物。火车安装发电设备,通过铁路四处流动发电。52电站发电能力6000千瓦,属燃煤电站。1973年3月,电站调至工业重镇唐山市发电,驻地为华新纺织厂。

曾任电业局保定中心试验所工程师的车导明回忆,唐山大地震发生后,52电站全站职工和家属共计169人,104人遇难, 28人重伤。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幸存职工以顽强的精神,很快修复了废墟中的柴油发电机和水泵,最先向部队、医院、运水车和灾民供水。

震后,52电站被唐山市委、市政府授予“震不垮的列车电站”称号。铁道部部长万里和电力部部长钱正英号召系统内职工向他们学习,52电站职工归荣力还受到华国锋的接见。

1979年,52电站修复了主机设备。地震幸存员工、兄弟电站调配的员工及电力学校毕业的学生组建了新的队伍。当年11月,奉列车电业局的命令,52电站调苏州外跨塘安装发电。

第52列车电站,高鸿翔摄影

三年后,列车电业局解体。52电站短暂调拨给吴县政府,后又被调拨给急需用电的新疆吐鲁番地区。电站走了,95名职工留在了吴县工作。

曾经辉煌的列车电站满是岁月的痕迹

1980年代中期,苏州经济迅猛发展,缺电严重。吴县从黑龙江伊春收购了原第30列车电站,设备落址在原52电站位置。1986年8月,30电站进厂,12月底开始发电,并更名为“吴县列车发电厂”,原52电站的部分员工又回到这片熟悉的场地。

园区能源供应的主力军

吴县列车发电厂成立时,25岁的徐家明(现苏州工业园区蓝天热电有限公司生产运营部副总经理)在湖北黄石电厂工作。1987年,他调回家乡苏州,来到吴县列车发电厂,一待就是三十年。

“当时苏州有苏州热电厂、望亭电厂、蠡口电厂和江远电厂等,我们这个电厂规模小,设施旧,运行噪音和排放对周边都有负面影响,亟待升级。”徐家明说。

1992年3月,吴县列车发电厂实施了第一期技改工程,投资700多万元,新建一台35吨/时锅炉替代列车锅炉,并扩建干煤棚、输煤、排烟系统。1993年3月,吴县列车发电厂更名为外跨塘热电厂。

时任电力工业部部长史大桢题写的厂名

1994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奠基,拉开了苏州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序幕。跨塘热电厂所在的跨塘镇划归园区管辖。

原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副总裁许德轩回忆,为了服务投资企业,园区在现苏桐路位置建设了吉宝电厂和吉宝供热厂自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园区仅有吉宝供热厂供热。

2001年,外跨塘热电厂正式划归苏州工业园区,并与园区第一热源厂(原吉宝供热厂)合并纳入苏州工业园区热电有限公司,由苏州财团管理。中新公用总裁侍杰成为当时园区热电公司首任总经理。

“跨塘厂能保留,与园区招商引资配套需求密不可分。” 徐家明说。2001年,友达光电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供热配套是园区政府的承诺。跨塘热电厂与友达光电项目地块隔娄江相望,供热距离最近。

热电公司克服困难完成了横跨娄江的70米拱管建设,创下省内记录。中新公用副总裁芮宁是当时热电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他介绍,跨塘热电厂的供热范围从娄江北侧扩展至苏虹路后,与第一热源厂实现南北联网,成为园区热能供应的主力军。

那段时期,跨塘热电厂还进行了技改,陈伟(现苏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是技改办主任。他说,2002年的技改工程主要是扩建一台35吨/时的锅炉、部分供热管网和原水处理设备改、扩建。随后,电厂新建6000千瓦抽凝机组替代了原来的能耗高的列车发电机组。即将拆除的混凝土烟囱也是当年建成投入使用的。

“技改完成后,跨塘厂的发电和供热能力得到了提升。”陈伟说,集中供热能力的增强,不仅完善了园区招商引资的配套,也抑制了分散的小锅炉建设,提升了区域的安全和环境水平。

为了一片蓝天

随着开发建设的进程,苏州工业园区电力供需矛盾扩大,能源供应能力和方式亟需升级。

蓝天热电燃机厂

2005年,由保利协鑫、苏州供电公司、市政集团(现中新公用)和园区创投等共同投资13亿元实施的园区蓝天热电有限公司热电联供工程正式投产,项目以西气东输天然气为燃料,用先进的2×180兆瓦级燃机热电机组发电和供热。年发电能力20亿度,是跨塘热电厂的60多倍,年供热能力100万吨,是跨塘热电厂的的4倍。

作为整合的一部分,外跨塘热电厂成为蓝天热电的一个热源厂。

2008年,为了提升效能和排放指标,外跨塘热电厂进行了汽轮机背压改造和除尘器脱硫改造,拆除了建于1994年的砖混烟囱。

北部燃机厂

2013年5月,位于312国道北、跨塘热电厂西的北部燃机项目全面投运。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与蓝天热电同等规模。该项目的投产使园区成为国内最大的利用清洁能源实现热电联供的示范区。

苏州和园区对生态环境的标准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率越来越高,公众也对城铁园区站边竖着老工业时代标志式的烟囱颇有微词,燃煤的跨塘热电厂进入关停倒计时。

最后的定格:6.6亿度电和325万吨蒸汽

2015年8月的最后一天,外跨塘热电厂正式停产。1986年建厂至2015年关停,近三十年来,跨塘热电厂累计发电6.6亿度,供热量325万吨。以2016年为例,蓝天热电、北部燃机和东吴热电三家企业全年发电量累计超过40亿度,蒸汽抄表量超过160万吨。和现在的供应能力相比,跨塘热电厂贡献的数字并不惊人,但是在苏州市和苏州工业园区能源紧缺的时代,她的存在更显价值。

停产前后,对于如何处置外跨塘热电厂,苏州工业园区各方面有过多种思量。2010年,上海南市发电厂被改造成城市未来馆,大烟囱变身“世博气象信号塔”,成为上海世博园区的标志建筑之一。借鉴这个思路,以外跨塘热电厂为基础,建设能源博物馆的创想曾被认真讨论过。综合各方面因素,拆除成为最终的决策。

拆除:“安全!安全!安全!安全!进度!”

去年8月26日,位于南环边的苏州热电厂大烟囱成功爆破,吸引了苏州市民广泛关注。与此相比,外跨塘热电厂的烟囱拆除难度更大。
中新公用总裁侍杰对跨塘热电厂的一切再熟悉不过。15年前,他还爬上烟囱检查施工质量。他最关心的是如何负责任地、安全稳妥地拆除厂区,尤其是烟囱。

烟囱高84米,混凝土结构,北距沪宁城际铁路直线距离60米,南侧距娄江大道(高架及312国道)直线距离50米,爆破风险极大。

人工拆除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施工方案是:30米以上用人工手镐拆除,30米以下用直臂挖掘机拆除。沿烟囱外爬梯爬到抱箍固定作业平台逐段拆除。该方案的优点是施工振动小,拆除时钻孔、分裂、破碎可同时进行。方案获得专家论证通过后,中新公用还向上海铁路局、苏州市公路管理处及园区各级主管部门作了汇报。

经过周密的安排,今年3月,拆除正式开始。为确保安全,监理机构进场,中新公用安排专人定时巡视督查。经过两个月的有序施工,厂房主体建筑和设备顺利拆除。

难啃的骨头留到了最后。面对业主方的安全管理要求,施工单位负责人明确:“我们做五件事情:安全!安全!安全!安全!进度!”
8月25日,施工正式开始,进行到9月6日下午,需人工拆除部分基本完成。考虑到机械拆除和列车运行可能产生共振效应,中新公用、监理方和施工方合议,定于次日凌晨天亮后、高铁列车运行前完成最后的施工。

2017年9月7日7:00左右,烟囱被彻底拆除。

城市的变和不变

10月27日,跨塘热电厂门前的312国道跟往日一样,车辆川流不息。北侧的沪宁城铁不时有高铁列车呼啸而过。不远处,江苏第一高楼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还在持续“生长”。几公里开外的湖西苏桐路上,比跨塘热电厂年轻的原吉宝热源厂已变身金鸡湖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正为大型商业中心和企业提供能源服务。

城市每天都在变化,不变的是服务城市的初心。
目前,场地已填土完毕并平整,地块将恢复绿化。届时,曾经在这片热土上发生的一切都归于平静。见证和参与苏州工业园区能源利用变迁的外跨塘热电厂,也终将写入城市的历史篇章。(顾军 肖杰)

网站流量监控代码